外媒聚焦

陕西日报报道:不辱使命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记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

2019-11-21 10:25  点击:[]

11月21日,《陕西日报》以不辱使命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记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为题,报道了yl8cc永利官网驻村干部姜兴健驻村扶贫事迹,链接如下:陕西日报:不辱使命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记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

网易新闻: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扶贫人不怕苦,怕的是心中没有群众”

百度App: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扶贫人不怕苦,怕的是心中没有群众”

人民日报App: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扶贫人不怕苦,怕的是心中没有群众”

三秦网: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扶贫人不怕苦,怕的是心中没有群众”

今日头条: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扶贫人不怕苦,怕的是心中没有群众”

陕西传媒网: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扶贫人不怕苦,怕的是心中没有群众”

学习强国App:陕科大驻村干部姜兴健:“扶贫人不怕苦,怕的是心中没有群众”

10月22日中午,蹲在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村陕西科技大学党员基地门外吃面的驻村扶贫干部姜兴健一边剥蒜,一边跟同事聊着工作:“百日攻坚战是一个特殊时期,咱们村的退出公示已经第3天了,村里近期来人多,大伙儿出去吃饭不方便,咱们要把党员基地利用好,工作灶开好、事干好,服务工作给大家伙儿做好”“现在主题教育正在进行中,咱们得去给老党员们送学,送服务,送温暖”......这样的场景,在姜兴健驻村扶贫的582个日日夜夜里已是习以为常。

2018年初,陕西科技大学选派姜兴健到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街道王石凹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干部。驻村以来,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致富想尽了办法。而在驻村期间,姜兴健还经历了跟爱人掐着小时计算相聚的难忘回忆。“脱贫攻坚战就是要讲政治、讲牺牲、讲担当、讲奉献,一年半前,我带着初心使命来到王石凹村,我很珍惜组织给我的这个基层锻炼的平台,唯有不辱使命才能使整个和婚姻更有意义。”姜兴健说。

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

姜兴健出身农村,父亲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共产党员。2009年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他来到陕西科技大学做了一名辅导员,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干了9年,这期间,他多次面临转岗都选择了坚守。而当组织选派他扶贫1年的时候,他却二话不说,带着简单的行李就上了山。

初到初到王石凹村,不通公交车的盘山路、混杂着重重漂白粉的自来水、在8公里外的乡镇才能找到的商店、逢年过节才舍得买肉吃的乡党、贫困发生率超过40%的数字……给姜兴健和他的同事们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除了脱贫攻坚的难题,他们还面临着饮食、居住、语言、劳动、生活等各种难题。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退这批陕科大的驻村干部,相反,当1年驻村期满,学校因王石凹村2019年面临脱贫摘帽特殊时期而将驻村时间延长为2年的时候,他们再次选择了坚守。

而这一次坚守,姜兴健默默将妻子怀孕7个月的家事隐瞒了下来,就连一同驻村的学校同事也不知详情。2019年5月8日,姜兴健正在村里与铜川市一中洽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突然接到妻子信息:“我在产房,孩子马上要生了”。他按捺住心里的紧张激动,坚持到会议圆满结束,才匆忙赶到二百多公里外的西安。

从“闪婚”到成为父亲,姜兴健没有在人生大事面前因私向村上1天假,年平均驻村时间300天左右,驻村时间远远超过了既定要求。

“带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党性和感情、带上为老乡们做些实事的担当和情怀、带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来到王石凹村,我把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难、挑战、委屈都辩证的转换成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我和为人民服务的机遇。”姜兴健如是说。

“身入”人民群众,走好群众路线

姜兴健是山东人,是陕科大选派到王石凹村的唯一非陕西籍干部,这就意味着他除了要过饮食观、劳动观、思想观外,还要过一个语言关,但是在驻村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能操着一口“山东味陕普”跟村民流畅交流了。“我要在这里工作两年,直到王石凹村摘帽退出,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驻村后,陕西科技大学驻村工作队以6个村小组为单元,开展了“大调研、大走访”系列活动,挨家挨户找老党员聊天、与新党员谈心,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鼓舞带动大家。“老乡们,让咱们携手并肩,一起向贫困宣战!”姜兴健不仅是这么和村民谈心的,为了迅速地融入当地,他还花了很多“小心思”:在村上穿的是多年前的旧衣服、跟乡党们穿一样的“老布鞋”……。刚开始生活不适应,他在村委会搭了灶,上一顿挂面,下一顿方便面,生活异常清苦。但是要有乡亲们送饭,他却从不接受。一天,一名老乡在街上碰见姜兴健,特意把他叫到家里,端上一碗搅团:“村上很苦,你们平时没什么吃的,快吃”。姜兴健连忙摆手:“我们有要求哩,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们是来帮忙的,把老乡家里的好东西吃了,这算什么事”。

驻村短短两个月后,尽管还有一些书生气,但是很多到村里来调研的街道办、区委的同志都已经把这个已经晒得开始变黑的小伙子当成了地道的王石凹村人。连村民们都说,“现在那个白白净净的山东小伙黑了瘦了,也成了咱村里人。”

拓宽多种渠道,形成扶贫合力 主动担当作为

2019年7月,陕科大设计与艺术学院连续第五年来王石凹村开展“设计扶贫”社会实践。姜兴健耐心地跟实践队的同学们交流,“咱们是来扶贫的,带着初心使命来,要时刻牢记能给群众留下什么!咱们之前留下了文化墙、农产品商标、沙盘模型,这次更要留下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智志双扶改善民风”。

陕科大驻村工作队按照“扶志扶智”的工作思路,在学校、当地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积极拓展各类渠道,形成上下结合、点面结合、内外结合的全员扶贫格局。

深挖学校资源,搭建“陕西科技大学党员教育基地”这一扶贫载体,先后调动学校20余家职能部门及学院近300人次来到基地,通过调研考察、学习教育、社会实践、建立写生基地、捐建爱心超市和捐赠物资等形式助力、聚力、接力扶贫。

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先后栽植和整理撂荒中药材1400亩左右;众筹资金引导种植了“爱心扶贫葱基地”山东三叶葱4亩多;推动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配合王石凹街道在村建成了“万只母羊繁殖基地”。

拉动消费扶贫,以土鸡蛋进学校机关、进工会、进食堂以及线上销售的方式帮助梦园合作社(土鸡养殖基地)及贫困户售卖农产品。2019年9月,4个合作社分红,贫困户户均分红同比2018年提高了500元。

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配合修建了村文化广场、村口小广场、4座水厕、廊亭,推动建成标准化党建工作室,落成了村碑1座,修缮了护坡,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2018年底,王石凹村38户118人实现了脱贫退出,当年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2%,相比2015年建档立卡时贫困人口减少了91%,贫困发生率从31%下降到2.8%,在贫困发生率这一指标上达到了村一级脱贫退出低于3%的标准。

扶贫好不好,关键看老乡。如今,王石凹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为提升,乡党们一提起“科大路”“科大灯”“科大画”“科大党员基地”“科大干部”“科大学生”都亲切得不行,有着说不完的话。

王石凹村的巨变是王石凹村村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更离不开陕西科技大学及其一批批接力驻村干部的不懈奋斗。正如姜兴健所说:“从扶贫前的象牙塔,到扶贫路上方便面、馒头就大蒜的日子,扶贫人不怕苦,怕的是心中没有群众,怕的是不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只有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梦想!”

(核稿:杜杨 编辑:宇文翔)

上一条:人民日报APP报道:陶74班的一个都不能走, 因为你们代表的是西北轻工业学院! 下一条:陕西传媒网等媒体报道:陕科大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项大奖